找到相关内容435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真言教义汇集 (下)

    未到定,〈四〉初禅〈又名正〉,循序渐进为、三、四。兹简述其粗相如下:  行者首先安坐,端身摄心调息,渐渐气息调和,觉此心路,泯泯澄净,怗怗安稳。其心在缘,并不驰散,是名粗住。循序渐进,此...仅见于初禅,以上境界又转,了不可得。   附注:  1、八触:行者将得初禅定时,身心会有八种感触,故名八触。一曰动触,坐禅时身自动摇。曰痒触,俄而身痒,不知置身何处。三曰轻触,身轻如云。四曰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350406.html
  • “四大皆空”中“四大”的真正内含

    ,风可以坏三等。  结论是:当我们触摸到任何外境时,所感觉到的“坚硬”就是“地大”;“湿润”就是“水大”;“温度”就是“火大”;“流动”就是“风大”。  这“四大皆空”中的四大--就是物质世界...

    喜饶嘉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0559387.html
  • 无分别智

    「因」。()正证之慧,称为根本无分别智,又作出世无分别智、根本智,乃道之「体」。(三)出观起用之慧,称为後得无分别智,又称後得智,乃道之「果」。另据成唯识论卷十之说,根本无分别智与後得无分别智属同一种智,惟作用不同,後得智依根本智方能掌握佛教真理,根本智则靠後得智方可於世俗世界之认识中发挥功能。  又据唐译摄大乘论释卷八谓,无分别智远离五种相以为自性,即:(一)离睡眠等之无作意,()离以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2359405.html
  • 释迦为弥勒转无上法轮复授当成佛记─弥勒法门诸经辑要(六)

    。此空空空,知中间禅身空、知中间禅色空、知中间禅身色俱空、知中间禅身色俱空者。此空空空,知中间无身空、知中间无色空、知中间无身无色俱空、知中间无身无色俱空者。此空空空,知禅身空、知禅色空、知禅身色俱空、知禅身色俱空者。此空空空,知无身空、知无色空、知无身无色俱空、知无身无色俱空者。此空空空,知三禅身空、知三禅色空、知三禅身色俱空、知三禅身色俱空者。此空空空,知三无...

    释明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80569506.html
  • “四大皆空”中“四大”的内含

    表现为大山大地等;如果水增盛,表现为大江大海等;如果火增盛,表现为烈焰猛火等;如果风增盛,表现为狂风龙卷风等。   3、作用大,比如地有持世界的作用,火可以烧坏初禅天,水可以坏,风可以坏三等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370466.html
  • 问:“三千大千世界”是什么意思?

    千世界者,有三重义: 第一、小千世界以世界之数千倍之,谓之小千世界,统一小千。 第二、中千世界以小千千倍之,谓之中千,三统一中千。 第三、大千世界合中千千倍之,谓之大千,四统一大千。 以三次言千,故云三千大千世界。 即释迦牟尼佛所化境也。世界何义 ○首楞严经云。世为迁流。界为方位。又云。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名界。过去未来现在名世。又文殊问经云。有世。一众生世。即一切众生也。行世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常识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574377245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体认三界火宅 (3)

    此时只有一个心意念,此意念心是第六意识的活动范围。   进入三境界的时候,仅有乐受与舍受与意识相应。在天时,舍受还不是很清楚的出现,同时还具有喜受与乐受,受阴中这两个受在禅时是有深浅之...,不然就会变为无定力,定不住。觉、观的心用多了,定力就退失了。知道了这个毛病,就要舍弃觉、观,才能修入的境界,达无觉无观境界。   的境界是有喜受与乐受,这也都必须突破它,不要常常一打坐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41679282.html
  • 略论通明观禅法

    rdquo;的次位并非有什么特别之处,实际上就是各种禅修中都会出现的“心心天间”九次第定。这九次第定依次是:色界的“四禅定”,即初禅定、禅定、三禅定、四...可以毫不含糊地说,“通明观”的次位就是九次第定。   、“通明观”的修证   智顗按照“通明观”的九次第定来阐述&...

    陈坚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2841316.html
  • 天台智顗禅学体系

    进至灭尽定,也能,依次由灭尽定还至欲界中采;修禅即超越三昧,能不依某种特定的次序入出禅定,于禅法谛自由自在。出世间上上即九种大,当然也应包括智顗自己所倡导的圆顿止观在内,能不离世间而得解脱,世出世间...都会产生爱味之心,而且这些境界自身也模糊不清,不很明确。根本味禅有三种,即四、四等、四定,合即十二门。   四即初禅、、三、四等四种色界禅定。生活在欲界中的人们,思虑纷纭,烦恼无数。因此...

    韩焕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65464778.html
  • 讲如何修定慧

    。止和观都可以产生心一境性,心一境性也称三昧,即三摩地。三昧就是心和境合一。   在修舍摩他时,佛教讲四八定。佛教强调修禅定时要能够进入深浅不同的定,即入初禅、、三和四。   其实,四...(昏沉、掉悔、贪欲、嗔恚、疑)   :称为定生喜乐地。离觉观(觉指粗的觉察,观指细的觉察)   三:称为离喜妙乐地。——离喜   四:称为舍念清净地。——离乐(出入息断)   舍念清净...

    致光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2391834.html